动态清零与人民至上

最近疫情出现反复,多地都在持续增长,深圳更是近乎于“封城”。然后在昨天排队做核酸的时候听到某些人在抱怨:“每天这么麻烦,还不如和病毒共存。” 这话首先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,也是对防疫人员的侮辱,更是对国家抗疫方针的践踏。


01 病毒共存论


关于病毒共存论,在疫情爆发后,西方就一直存在。最早版本出现在2020年5月,当时《华盛顿邮报》就发表了尤金·鲁滨逊的一篇社论《意见:我们将不得不找到一种与冠状病毒共存的方法》。


在这篇文章里,尤金指出,疫情爆发后快速增长,新冠肺炎成为美国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。但是当时并没有新冠特效药和有效的疫苗,而且尤金不认为短时间内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以诞生(还挺有先见之明的,后面辉瑞的事大家都知道了)。


在这种情况下,尤金批评纽约州长安德鲁的居家限制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政策。


还有一篇《与新冠共存》继续升级了病毒共存论。他是这么说的:


即便疫苗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功,人类消灭病毒甚至群体免疫的可能性依然很小。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与病毒相处的方式。


这篇文章指出了疫苗的局限性和病毒的进化威力,病毒会持续传播,大多数人的症状都会越来越轻,某些群体,例如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,仍将面临更严重的病情并发症风险。弱势群体可能会像现在人们死于流感和肺炎一样死于新冠。


上面这话不知道你听了是啥感觉,我就看到一点,易感和高危人群直接被抛弃在外。


这两篇文章的发酵,让西方国家选择了“躺平”。


据最新的实时数据显示,国外累计确诊4.58亿人,累计死亡人数超过604万。其中美国累计确诊7950万人,累计死亡96.8万人,英国累计确诊1960万人,累计死亡16.3万人。对于他们而言,完全就是一副“死猪不怕开水烫”的样子,疫情已经刹不住车,人也死了这么多,现在反悔也已来不及,如果这个时候在推翻自己之前的论断,岂不是在自己骂自己,“我特么之前在干嘛”。


可能他们的政客还会想,死道友不死贫道,死的大多数都是弱势群体,整体上保经济不说,财政支出还能减少,国家负担小了,客观上来说利大于弊。只不过,那死去的百万人成为他们支付的一部分代价而已。


而对于那些想和病毒共存的人,我问一个问题:


对于14亿人口的大国,全面躺平后起码会死几百万人,而你愿意第一个冲锋在前,直面死亡吗?


02 动态清零


关于动态清零,一些基本认知要说下。


动态清零,是指当出现本土病例时,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实现快速扑灭疫情。

一:及时主动发现传染源。传染源包括患者、无症状感染者、可能携带病原体其他动物,主要通过监测发热门诊的预警以及一些检测、主动筛查的手段来发现传染源。

二:发现病例后,快速采取公共卫生和社会干预措施,包括疫点管控、密切接触者管理、流行病学调查,以及减少人群聚集等管控措施。

三:有效救治,主要运用中西医结合等方法,有效救治患者,尽快、尽量阻止疫情进展,防止轻转重,减少重症和死亡发生。


最终目的是最小成本、最大防控成效。“动态清零”政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并且在不断调整,以减少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干扰。在更有针对性的“动态清零”政策下,限制措施通常只涉及城市中的一个辖区、一个社区或是一栋楼。当然这一切都是以限制消费为代价的,我们也必须认清这个现实。


前不久那个反华的《华尔街日报》,也刊文《中国“清零”政策对其他国家有借鉴意义》。虽然在这篇文章里他们依然阴阳怪气,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取得的成就。


“动态清零”政策实现了两个目标,即死亡人数和经济干扰最小化。而这是每个国家在两年前都渴望达到的结果。

西方人已经很难心平气和地看待中国的抗疫政策。


教员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时说过: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;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。


现在祖国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,投入大量资源,也要坚持实现动态清零,为的就是保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。


而我们普通人如何回应呢?如果能为抗疫做出贡献,就尽力而为。如果帮不上忙,就配合防疫人员做好自己,积极参与核酸检测,做到广播里的最基本要求:不聚会,不扎堆,戴口罩,勤洗手,这就是对抗疫的最大支持。


我们看清了前方的道路和必将到来的春天,又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?(人民网评)
(本文完)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