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个新梗“牛马三件套”成为了网络热词,引发不少年轻人的共鸣。“牛马三件套”指的是房贷、车贷、传宗接代,其也代表了对于年轻人人生轨迹的传统社会期待。之所以称之为“牛马三件套”,意味着一旦有了这三项任务,自己的命运将如牛马一般为了生计而活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拒绝这种”牛马”式的生活模式,不买房、不买车、不婚、不育。他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。
年轻人拒绝”牛马三件套”,实质上是在行使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。他们有权利给自己的人生下定义。“22岁之前,除了学习就是学习;22岁之后,除了上班就是上班。”大部分人都是被设计好人生轨迹的“NPC”,在各种条条框框中生活,完成着自己在当下时间节点被安排好的任务,他们的生活早已“被定义”了,被“父母的耳提面命”所定义,被身边人的异样眼光所定义,被社会所谓的“惯例”定义……
然而,本就该如此吗?当然不。年轻人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是为了生计疲于奔命的机器,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,不该被物化的人。买房、买车、结婚、生子不是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。或许在部分老一辈眼中是通往幸福生活的“金钥匙”,但如今的年轻人对幸福生活有了自己的定义。
拒绝“牛马三件套”是个体意识的觉醒,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。随着年轻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,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独立的思考,在他们眼中,“个性”也就越来越重要。他们想成为真正的自己,而不是成为被“牛马三件套”绑架的“成功者”。他们开始更加重视对尊严自我价值的追求,也就催生出了对传统价值观的“反叛”行为。
然而,这并不是“躺平”的借口,更不是逃避责任的说辞。相反,它要求年轻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需求和目标,做出负责任的选择。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不甘于现状,而正是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。
既然不再满足于被安排好的人生剧本,那就应该勇敢地走上舞台,成为自己故事的主角。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,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,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能拥有追求自我的勇气,都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当人们把“牛马”当作一个网络新词儿用得不亦乐乎的时候,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:鲜活的语言离不开乡土与人群。
牛马这个词儿,不同于那些被互联网生造出的词汇,它在中国民间也从来就没有消失过。
至少在民国的时候“牛马”就已经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了。
当时,那些体力充沛、精力旺盛,靠着一双脚板,风里来雨里去的黄包车夫们就被冠上了“牛马”或者“牛马走”的大名。
而这个称呼很快就被用在了其他底层劳动者身上,但凡是工资不高,劳动强度大的行当,基本上都可以被叫作“牛马”。